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永济生活网 2022-10-22 450 10

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后,德铁路又中断:情况似乎……

3832电影网免费看大片 https://www.3832.xyz

无论如何,“北溪”、大桥、德铁,都是民用设施。民用设施遭殃的表象后面,也许,俄乌冲突正在向“欧战”接近,甚至“欧战”已然不知不觉中来临。

文|海上客

当地时间10月9日,俄总统普京收到了一份调查报告,最显眼的是一个词组——“恐怖袭击”。

报告是俄罗斯侦查委员会针对此前一天连接俄本土与克里米亚的刻赤大桥被炸而出。

连接俄罗斯本土和克里米亚半岛的刻赤大桥10月8日遭遇爆炸,图为直升机正在灭火图: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其实,早在俄罗斯出调查报告之前,乌克兰方面就有不少人“认账”,称这事确实是乌克兰干的。只不过乌克兰方面不认为这事是恐怖袭击。更值得一观的是——在大桥被炸后,西方社会几乎没有谴责此次袭击大桥行为的声音。

而就在刻赤大桥被炸的当天,德国铁路系统竟然中断,据称是遭到了蓄意破坏。回看此前的“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种种迹象,令人感觉俄乌冲突的直接交锋点,或许已经外溢到欧洲其他地方,外溢到民用设施。这绝不是好兆头!

1

按照俄罗斯侦查委员会主席巴斯特雷金向普京所作报告,克里米亚大桥爆炸案系一起“恐怖袭击”,是乌克兰特工机构策划的,且得到外国和俄罗斯公民之协助。该委员会已经确定发生爆炸的货车路线,承运人已经被确认。“我们在那些可能准备恐怖袭击的人中确定了嫌疑人。”巴斯特雷金说。

克里米亚刻赤大桥被炸时画面

在俄称此桥遭到“恐怖袭击”的同时,乌克兰方面就有人称,这起爆炸是乌方所为。《乌克兰真理报》则称,炸桥是乌克兰国家安全局的一次特别行动。

在海叔看来,假如这起炸桥事件确实是乌克兰方面策划、行动的,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俄方认为这是“恐怖袭击”,可乌克兰泽连斯基当局定然是认为这是一起烧火车、炸桥梁的保家卫国行为呢!在乌方看来,俄可以有“特别军事行动”,乌当然也可以有“特别行动”来“回赠”。

2018年5月15日,普京出席克里米亚刻赤大桥公路桥通车仪式

2019年12月23日,普京出席克里米亚刻赤大桥铁路通车仪式

克里米亚刻赤大桥,是在俄事实占领克里米亚之后建设的——

2018年5月15日公路桥通车时,俄总统普京不仅出席通车仪式,还亲自驾驶卡玛兹卡车通过大桥;

2019年12月23日铁路开通时,普京出席开通仪式时还登上列车驾驶室,乘车通过大桥。

但对于乌克兰方面来说,其从来都认为克里米亚是乌克兰领土。包括最近泽连斯基称要夺回被俄占领的乌东地区时,也同时表示要夺回克里米亚。那么,在乌克兰方面看来,俄刻赤大桥是在未经乌克兰同意的情况下,从俄罗斯领土修建到了乌克兰领土,甚至以桥之高度,而让赫尔松等此前还算是乌克兰控制的亚速海沿岸船只无法正常进出刻赤海峡。

克里米亚大桥连接了俄罗斯本土与克里米亚图:示意图

也正因此,在克里米亚刻赤大桥刚通车之际,乌克兰方面就宣称要炸了这座桥。

但想要炸桥,何其难也!

毕竟,俄占领克里米亚以后——

一方面,西方,特别是德国、法国在斡旋克里米亚危机,一度“诺曼底模式”四方会谈是正常举行的;

另一方面,俄军在克里米亚刻赤大桥部署了各种武器,严防正规军的袭击;

再一方面,过境克里米亚刻赤大桥的公路、铁路车辆都会在上桥前严格检查。

毕竟,在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之后、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以前,克里米亚的物资供应要从俄罗斯本土提供,这座大桥相当于一条生命线。

波多利亚克推特截图

在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以后,在乌克兰看来,刻赤大桥一直在为在乌俄军的军事行动服务,发起对刻赤大桥的攻击是乌克兰的题中之义。在大桥被炸的第一时间,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波多利亚克称,这只是一个“开始”。“所有非法的事物都必须被摧毁,所有被盗取的事物都必须归还乌克兰,所有被俄罗斯占领的必将被驱逐。”波多利亚克说。

2

比起克里米亚刻赤大桥被炸来,德国北部铁路交通之一度中断,似乎国际舆论关注度并不那么高。但在海叔看来,当天德国萨克森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不来梅市和汉堡市的铁路受影响,并连带影响了德国前往丹麦和荷兰的国际铁路运输,背后是否与俄乌冲突有关,值得警觉。

当地时间10月8日,德国,由于对火车交通必不可少的电缆遭到破坏,德国铁路公司不得不在北部停止火车交通近3个小时

按照德国联邦交通部长维辛的话说,德国铁路之所以出问题,主要原因是两处电缆被恶意破坏。维辛将之定性为一起“恶意和有针对性的”破坏行为,但幕后主使的身份和动机却不清楚。

德国警方于10月9日表示,不排除破坏者有政治动机,但目前没有迹象表明有任何外国势力或恐怖分子参与其中。

这就与此前“北溪”能源管道被炸有类似之处了——至今为止,尽管瑞典、丹麦、俄罗斯、德国等各有各的说法,可“北溪”到底谁炸的?目前并没有定论或者足够证据公之于世。一出“罗生门”后,德铁故障是又一出“罗生门”吗?

必须看到一点——“北溪”管道与德国有关,而德国铁路自然更与德国有关!德国这是得罪了谁,或者谁私下与德国过不去?看不顺眼德国?

3

看起来,俄乌冲突短期内没有停止的迹象。甚至俄罗斯方面已经表示,克里米亚刻赤大桥被炸,就是乌克兰方面在对俄宣战。这样的情况下,各路势力在欧洲博弈,甚至美国总统拜登此前特意跑到沙特去,为的是劝沙特增产稳油价,可拜登刚走,沙特却宣布减产,世界油价滋滋飙升。而法国总统马克龙对美国卖给欧洲的能源之价格,直接开怼。

这些事背后,似乎都围绕俄乌冲突在转悠。

但与石油的增产减产不同,无论如何,“北溪”、大桥、德铁,都是民用设施。民用设施遭殃的表象后面,也许,俄乌冲突正在向“欧战”接近,甚至“欧战”已然不知不觉中来临。

相关报道:

媒体:克里米亚大桥爆炸前监控拍到桥下有奇怪的东西移动

“这只是一个开始。”来自基辅的警告,让人们预感到俄乌冲突的进一步升级。

但究竟会如何升级?

在西方的话语里,有不少声音认为,俄罗斯有可能使用核武器复仇,“世界末日”就要来了。

然而,俄乌冲突并非仅此一种收场方式。

这一幕似曾相识

几个月前,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媒体就已经不停地渲染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氛围。它们时不时地放大乌克兰国内讨论袭击克里米亚大桥可能性的声音,明知此举可能会激怒俄方,仍直言“破坏这座大桥是乌克兰可能对俄罗斯造成的最重大的打击之一”。

如今,克里米亚大桥不仅爆炸了,还发生在俄罗斯总统普京生日的第二天。

俄方在调查爆炸现场。图源:GJ

乌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主席奥列克西·丹尼洛夫在社交媒体上上传了一段视频。视频画面左侧是爆炸的克里米亚大桥,右边是唱着“总统先生,生日快乐”的玛丽莲·梦露。

乌国防部则有些挑衅地发帖问道:“俄罗斯人的下一步是什么?”

在西方世界的话语中,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已被设定好:冲突升级,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风险提升。

“普京现在可以选择世界末日的方式。”前英国陆军司令理查德·丹纳特这样提及俄方的反击。英国《卫报》以“俄政府警告‘复仇的欲望’之际,潜水员检查克里米亚大桥”为题,却全文并未提及所谓的俄方警告。还有媒体甚至直言“普京真的在考虑诉诸核武器的选项”。

这些“预测”与美国总统拜登几天前的公开讲话一脉相承。在6日的一场活动中,美国总统拜登表示,普京对乌克兰的核威胁“不是玩笑”。他警告称,俄总统普京的核武器计划是自古巴导弹危机以来最大的一次核威胁,60年来世界将第一次处于“世界核末日”的边缘。

而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政府本周已经采购了2.9亿美元药物,用于治疗放射性和核辐射导致的血细胞损伤。

回忆起俄乌冲突的爆发前美俄的口水战,如今的这一幕是如此似曾相识。

俄乌冲突的爆发,正是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不断拱火。现在,它们又试图继续给这场冲突添火加柴,营造俄罗斯早已准备将世界推到“核末日”边缘的舆论。但实际上,它们才是真正将这场冲突推向失控悬崖边的人。

“必须要谨慎发言”

而俄罗斯也在试图避免卷入西方世界的“世界核末日”言论中。

俄罗斯外长拉斯洛夫8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称,“俄罗斯仍致力于五个核大国领导人今年1月3日发表的声明,该声明重申了不允许核战争的原则。根据这个得到最高层批准的声明,必须防止有核国家之间的任何武装冲突。”

目前,俄方仍在试图评估爆炸造成的损失,并展开调查。

初步的调查显示,8日当天在桥上发生爆炸的卡车,车主是来自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萨米尔·尤苏波夫。但当时他并不在车上。

“我与克里米亚大桥上发生的事情无关。”尤苏波夫认为,爆炸发生时可能是他父亲的堂兄马吉尔在驾驶车辆。因为自爆炸发生以来,他一直无法联系到马吉尔。

乌方的一名高级官员称,是乌克兰情报部门策划了这次袭击,一枚炸弹装在了一辆驶过大桥的卡车上。

司机对卡车上的炸弹是一无所知,还是在执行自杀任务,目前尚不得而知。“尚不清楚爆炸中丧生的卡车司机是否知道车内有爆炸物。”《纽约时报》写道。

还有媒体报道称,爆炸发生前,监控摄像头捕捉到了桥下有一个奇怪形状的东西在移动,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一架载有炸弹的自杀式无人机。

克里米亚街头。图源:GJ

到目前为止,俄罗斯方面并没有将矛头直接对准乌克兰。“基辅政权对破坏民用基础设施的反应,证明了其恐怖主义的性质。”针对乌克兰官方机构的嘲讽,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这样说道。

但双方在战场上的军事行动已然加紧。9日凌晨,顿涅茨克的居民听到了7次防空系统齐射的声音。俄罗斯在总统普京下令加强克里米亚大桥周边安全的同一天,也任命了新任俄特别军事行动总指挥苏洛维金大将。有分析指出,在克里米亚大桥爆炸后,冲突将螺旋升级,俄乌后方的民用基础设施遭袭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在乌总统泽连斯基签署不可能与俄总统普京进行谈判的决定后,俄乌近期重启谈判的前景愈发渺茫,但避免世界落入“核末日”的陷阱并非没有办法。正如法国总统马克龙最近警告的:“在评论这一类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谨慎发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永济生活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永济生活网 X1.0

微信扫描